议程
分类:
全部
乳品研发创新
饮料研发创新
零食与烘焙研发创新
功能性食品研发创新
营销创新
包装创新
首席选品官论坛
产品开发论坛
全体大会
日期:
全部
04.27
 (第一天)
04.28
 (第二天)
营销创新
· 4月27日 (第一天)
能增长,更能跨越周期
09:25
主席致辞
消费者洞察
09:30
数据诚实,人性复杂:如何在碎片化触点中读懂真实消费者?

在信息碎片化与人性多面性的双重挑战下,品牌洞察难度骤升。消费者行为分散在短视频、电商、线下终端等触点,难以拼接完整旅程;调研口号“健康至上”,实际却“价格优先、口味先行”,言行反差频致误判。

元气森林却能持续跑出爆款:2018年抢占无糖饮品空白,2021年切入电解质水,2023年再推自在水,背后是大胆提案、快速试错、精准捕捉差异化机会的洞察体系。

面对“数据真、行为碎、动机藏”的现实,品牌如何重构洞察逻辑,识别伪需求与隐藏动机,并回归人性本质,提升决策判断力与ROI?

10:00
理解 ≠ 认同:KitKat如何突破数据洞察,建立用户的文化认同感?

数据能揭示消费者在点什么、买什么,却无法直接赢得信任与认同。在情绪驱动、文化交织的食饮行业,用户购买的不只是产品,更是生活方式与情绪身份。

KitKat,作为一款英国巧克力,却在日本走出独特路径:借品牌名与“必胜”(Kitto Katsu)谐音,在考试季成为传递祝福的幸运符,并衍生邮寄礼盒、地域限定、节日特别版,至今推出400+口味,化身收藏品与文化符号,深植日常与仪式感。那么:

○  如何精准识别并放大文化共鸣点?

○  如何把文化主张转化为产品体验与内容?

○  如何避免常见误区,真正建立可持续的文化认同?

10:40
产品有功能,品牌要有情绪:如何通过情绪驱动构建深层次的品牌归属感?

卡夫亨氏北美CMO指出,现代消费者在信息洪流中情绪疏离,品牌若想突围,必须成为带来稳定与希望的“避风港”。未来竞争不止于功能与价格,而是谁能赢得情绪共鸣。

三顿半咖啡胶囊因传递生活方式而被拍照分享;可口可乐“分享瓶”凭名字唤起身份认同;Ben & Jerry’s则以和平、环保等价值观让消费变成态度表达。

那么,品牌应如何借助视觉语言、内容场景与价值主张,超越卖点,打造功能背后的情绪绑定?又如何让用户从“选择你”走向“认同你”,获得深层次的品牌归属感?

11:10
9项戛纳狮奖 & 三位数销量增长:品牌如何挖掘营销“真实感”?

当下消费者情绪细腻、感知敏锐,“真实性”正成为品牌建立长期信任的关键。品牌如何以真实感为起点,将创意与商业结合,实现从情感共鸣到理性转化的闭环?Grey的两大成功案例提供了有力启发:

 - Corona Cero《For Every Golden Moment》

借助奥运会的全球舞台,将“金色瞬间”从赛场延伸到人们的日常生活,鼓励消费者拥抱真实的放松与庆祝,在 2024 年帮助Corona Cero实现三位数的销量增长!

 - Stella Artois 广告系列

通过诗意的视觉语言捕捉人们对秩序、宁静与品质的渴望,在同质化严重的啤酒市场中塑造了独特的情绪识别。该系列不仅赢得消费者的情感共鸣,更收获了9项戛纳狮奖,将“情绪共鸣”转化为品牌的 高感知、高溢价与高忠诚。

 

(图片来源:Grey)


11:40
午餐&巡展
品牌建设
14:00
在短期压力下,CMO如何守住长期主义?

在流量焦虑、渠道碎片与新品爆发成为常态的当下,许多食饮品牌陷入“爆品导向”,逐渐丧失长期战略的耐心。CMO们在销量KPI与品牌资产之间不断拉扯,增长成为一场“平衡的艺术”。

当短期转化遇上长期积累,如何在快节奏竞争中保持定力?在新品节奏、广告投入、消费者关系与品牌建设之间,CMO又如何拿捏这场“增长的平衡术”,让创新既能驱动销量,也能沉淀心智?

15:10
Chick-fil-A:如何靠“极致服务”连续11年登顶满意度榜首?

Chick-fil-A,这家几乎不打广告的美国炸鸡连锁,2024年销售额达227亿美元,占鸡肉快餐市场超30%,单店收入是麦当劳3倍,并连续11年蝉联ACSI消费者满意度榜首。

不同于追求多品类扩张的快餐巨头,它始终聚焦炸鸡三明治,以“体验资产”赢得忠诚。坚持人工客服、体贴的桌边与车前服务、用“My pleasure”取代“You are welcome”,甚至打造家庭流媒体内容,处处传递温暖与尊重。Chick-fil-A用真实触感积累情感归属,让消费者愿意反复选择。体验式营销或许正是品牌长期增长的底层逻辑。那么,品牌还能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“体验资产”?

15:40
Müller用30年证明:酸奶不仅是营养,更要“吃得开心”

功能化浪潮下,酸奶被贴满高蛋白、低脂、零糖等标签。但1988 年进入英国的 Theo Müller,却凭借独创的双罐设计和花样口味,在 5 年内成为国民品牌。直到今天,几乎所有逛过英国超市的人都买过它——3 磅 4 盒的 Müller Corner。它让酸奶回归“好吃、好玩、好开心”的本质。功能之外,品牌如何用愉悦感和趣味性唤醒消费者的活力?

16:10
从“小配角”到全球符号:93岁 Lotus Biscoff 的焦糖哲学

Biscoff,从不抢咖啡的C位,却用93年只做一种焦糖肉桂味,成为全球咖啡场景的标配。

它以“配角”之姿,积累了主角级的品牌认知与溢价;不靠频繁上新,而是用“极致单品”让焦糖味跨越文化与品类,延伸进冰淇淋、蛋糕、月饼、涂抹酱等多形态,甚至在“消失”于其他产品时,反而加深记忆。它精准占位咖啡馆、机舱、节日烘焙等高情绪场景,借助跨界合作渗透更多生活节点,让品牌与“熟悉的舒适感”牢牢绑定。

在爆品迭代越来越快的当下,Biscoff如何用单一产品做出全球渗透力?又如何在“配角”角色中,积累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长期价值?

16:40
结束
增长矩阵
14:30
bibigo的全球化打法:一颗饺子的品牌战略与文化传播

在中国,很多人都被一款“个头很大”的饺子吸引过,它就是必品阁bibigo。这款来自韩国的饺子,从美国起步,火遍全球,成为世界销量第一的饺子品牌。从韩国厨房到美国超市,从东方味道到全球餐桌,bibigo 如何以独特的品牌策略和文化传播力,让一款饺子跨越文化边界,赢得全球消费者?又是如何在饺子竞争最激烈的中国市场脱颖而出?

营销创新
· 4月28日 (第二天)
能增长,更能跨越周期
08:55
主席致辞
增长矩阵
09:00
不只是在哪儿卖,更是在哪儿被需要:打通使用场景、消费场景、交易场景

在流量见顶、决策链路拉长的当下,不少品牌遭遇同样困境:曝光有了,用户却迟迟不“动心”。营销的关键不在于“出现”,而在于“出现在对的场景”。使用场景决定价值认知,消费场景影响品牌记忆,交易场景才是转化的临门一脚。

以补水啦为例,在川渝罗森便利店,于盛夏将门店换成与罗森蓝呼应的品牌蓝:高温后的即时补水(使用场景)、沉浸式“蓝色降温”空间(消费场景)、触手可及的便利陈列(交易场景),环环相扣,需求即刻转化。那么,品牌该如何打造这样的场景闭环,让每一次精准、自然的相遇,真正把自己刻进消费者的日常?

09:30
营销内容产品化?不是产一条内容,而是“建一套系统”

在短视频和社交媒体时代,内容已成为品牌增长的“第一战场”。但许多品牌仍停留在“拍一条、发一波、等转化”的旧逻辑,导致内容寿命短、效率低、难复用。真正高效的内容体系,应像产品一样被系统化设计与运营:可模块化、可多平台适配、可长期复用。

可口可乐以“Share a Coke”打造全球通用模板;麦当劳用“薯饼营业”模块化素材锁定早餐场景;三顿半以“可持续咖啡生活”主题形成统一叙事;东鹏特饮则将“拼搏”“深夜加班”等场景化模块灵活调用,快速响应市场。它们都在用“内容产品化”延长生命周期、放大传播半径、提升ROI。那么,在追求爆款的环境下,品牌如何构建可持续增长的内容体系,把一次创意变为长期可复用的资产?

10:10
不是年轻人不喝黄酒,而是品牌没讲对话:会稽山如何用一瓶“气泡黄酒”打翻老品类?

当年轻人喝酒追求“微醺悦己”,传统黄酒却仍讲“养生文化”,市场份额跌至不足2%。会稽山以“一日一熏”气泡黄酒打破品类天花板,将其定位为“中式啤酒”,直击年轻人对低度、轻负担、时髦口感的需求。618大促期间,该产品不仅连续霸榜抖音,销售额一度超其他黄酒品牌总和的100倍,更带动公司市值从50亿跃升至120亿,成为“新饮酒心智”代言者。会稽山如何通过洞察、创新、场景重构与组织协同,跑通年轻化转型的增长飞轮?

10:40
【小组讨论】占据全球广告20%份额,零售媒体如何为品牌释放最大增长力?

自2019年以来,广告与渠道边界模糊,零售商从“卖货”加速迈向“卖广告”,零售媒体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广告形式之一。GroupM预测,2024年其规模已超1250亿美元,占全球广告支出20%以上,未来五年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。零售媒体也正从站内效果投放,进化为覆盖全漏斗、全渠道的综合策略。但随着预算分散至不同团队,品牌如何兼顾变现效率与用户体验?又如何科学衡量ROI,确保跨团队协同?本场将邀请沃尔玛、好时、京东、全家等分享零售媒体的趋势与实战经验。

11:30
午餐&巡展
数字化&AI
14:00
【数字化转型】数据无处不在,但变现之路依然艰难——如何数据价值落地?

麦肯锡指出,全球CEO普遍困境是“数据多,却难变现”。尽管企业在数据仓库、分析系统等方面投入巨大,仍有1/3高管认为数据价值未被释放。食饮行业尤甚:90%以上为社交内容等非结构化数据,触点割裂、旅程中断,洞察难以落地。

真正的数字化转型在于打通数据壁垒、提升可用性,让数据驱动增长。麦肯锡预测,未来五年,品牌经理的22%日常活动可被自动化,营销战略效率提升10%,监测效率提升40%。

那么,如何推进数据结构化?如何释放数据在采集、融合、落地中的价值?又如何消除“数据孤岛”,为AI和数字化应用铺路?

14:40
【AI赋能&趋势】跨越执行鸿沟:如何让AI更有效率与同理心?

过去几年,AI在食饮行业已从零散试水走向体系化落地,雀巢、可口可乐等在研发、供应链、个性化营销等环节已有突破,但多数企业仍存在“战略到落地”的鸿沟,尤其是中小企业。很多企业将AI等同于自动化工具,却忽视其真正价值依赖于高质量、动态更新的数据。在营销侧,唯有精准数据支撑,AI才能推动个性化与沉浸体验升级。该话题将讨论:

○ 哪些环节人工优于智能?哪些更适合交给AI?

○ AI如何助力营销实现洞察到执行的闭环?

○ 除研发、供应链、营销、包装外,AI还能在哪些意想不到的领域创造价值?

○ 如何让AI具备“同理心”,在理解人、关怀人中释放更大价值?

○ 在创意全面AI化时代,如何兼顾高效与真实性,让每一次触达经得起检验?

15:30
【AI战略】160岁喜力用AI“再创业”:点击率+40%,获客成本-35%

2024年,喜力通过部署AI产品与提升数据素养,全面增强全球业务的数据与人工智能能力,推动降本增效与业务转型。2025年,其首个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实验室正式落地,加速了喜力AI战略的进程。

喜力首席数字与技术官Ronald曾表示,所有消费品公司都在试图平衡经验、直觉与数据。但面对过去5-10年爆发式增长的2000亿个数据元,仅靠传统决策模式已难以应对复杂环境。AI的真正价值在于,将海量数据转化为可执行的业务洞察。

除了技术部署,喜力更重视数据的可用性与负责任的技术治理。他们的目标是让AI工具真正地嵌入业务、被用户广泛采用。

那么喜力是如何推动AI的长期战略落地?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?

 

(图片来源:喜力官网)

16:10
【AI实践】从洞察到转化:AI如何驱动品牌增长的每一个节点?

在用户路径越来越长、决策越来越复杂的今天,品牌增长早已不是单点突围,而是链路协同。从用户洞察、内容生成、智能投放,到交互转化与复购激活,AI正逐步渗透到每一个关键节点,帮助品牌真正实现从“感性判断”到“数据驱动”的增长闭环。

本话题将聚焦于AI在洞察、内容、投放、转化、复购五大环节的实际落地路径,并探讨品牌如何从“人+AI协作”过渡到“AI主导,⼈把控关键变量”,构建高效、可控的未来增长引擎。

16:50
结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