议程
分类:
全部
乳品研发创新
饮料研发创新
零食与烘焙研发创新
功能性食品研发创新
营销创新
包装创新
首席选品官论坛
产品开发论坛
全体大会
日期:
全部
04.27
 (第一天)
04.28
 (第二天)
饮料研发创新
· 4月27日 (第一天)
Wow,想喝!
08:55
主席致辞
趋势与洞察
09:00
企业实操指南——《饮料行业AI转型白皮书》

从产品概念诞生、口味风味设计,到生产排产、渠道投放与终端触达,AI正在重塑饮料企业的每一条价值链。百事公司宣布已经部署Salesforce的数字劳动力平台Agentforce,通过可信的自主人工智能代理嵌入工作流程;茶百道采用“AI+DevOps”研发模式,通过大模型辅助编程,研发效率提升超过24%。本话题将基于企业实操逻辑,并结合前沿案例为行业提供一套“既能看趋势、又能落地”的《饮料行业AI转型白皮书》。

09:30
从成分堆叠到精准靶向:功能饮料研发的“减法”思维

全球品牌正通过“精准分时饮用”重新定义功能饮料研发:百事推出益生元可乐,为“快乐水”赋予健康属性;美国 Ringa 将有机苹果醋、龙舌兰菊粉和辣木纤维结合,打造零糖微泡饮;百事旗下 Poppi 以益生元+水果+苏打水俘获年轻消费者,2024年收入突破5亿美元;雀巢 Boost 面向 GLP-1 减重人群推出餐前饮品 Boost Shot,精准满足“饥饿管理”需求。当大而全的功能卖点逐渐让位于小而精的靶向配方,功能饮料的下一轮增长,或许就藏在“一人、一时、一瓶”的精准匹配之中。

10:00
“卷”的不是对手,是认知:咖啡产品如何实现错位竞争?

当咖啡品牌,在市场上频频“失焦”与消费者好感脱节,我们应该意识到问题的核心已不再是“内卷”的竞争格局,而是品牌与市场之间的认知错位。瑞幸以高频上新、性价比策略和强运营能力,牢牢锁定“上班族刚需”;挪瓦咖啡则通过打造年轻人喜爱的“生活方式咖啡”,跻身中国本土咖啡品牌前三;雀巢咖啡通过不断推新、强化场景链接、拓宽情绪价值的方式,实现了品牌生命周期中的“逆龄式穿越”——不仅保持品牌的生命力和年轻感,更与新一代消费者实现了的高频互动与情感联结。咖啡产品如何重构与消费者的对话方式,实现错位竞争?

10:30
“喝出来的成长配方”:儿童消费驱动下,饮料如何用成分取胜?

面对家长的理性健康诉求与儿童的情绪风味偏好,品牌不仅需平衡口感与营养,更面临在法规合规、功能明确、消费信任与情感共鸣之间寻找最优解的多重挑战,儿童饮品已从“附属品”走向“专属品”。

达能旗下植物基品牌 Alpro 推出儿童专属植物奶系列,Tim Tam Tummy 上新儿童康普茶饮料,以30亿活性益生菌+每日维C补给打造益生功能闭环;可口可乐旗下 Honest Kids 持续聚焦无糖、无防腐剂的果味饮品研发。如何打造“孩子爱喝、家长放心买”的双重价值沟通体系,正成为儿童饮料品类升级的核心命题。

 

(图片来源:Rippla)

11:00
草本植饮的热与困:药食同源如何突破“同质化”疲劳,实现功能跃迁?

研发视角下,草本植饮要突破“配方疲劳”,不仅需要在成分源头上引入稀有草本、开发复配协同机理,更需在功能验证上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功效研究、标准化提取与活性成分稳定性测试,建立科学壁垒,并通过低温萃取、发酵工艺、与气泡、乳品、咖啡的跨界融合在产品形态与体验上创新。草本植饮的下一轮增长,核心或不再是“谁更健康”,而是“谁更精准、谁更可验证、谁更好喝”。如何在药食同源法规框架下实现成分差异化,如何用科学数据增强市场信任,如何打造兼具健康与感官享受的全新体验,将决定草本植饮能否从热潮走向长青。

11:30
午餐&巡展
风味研发
14:00
饮料的24小时:从时间到风味设计的研发新思维

24小时的饮用时刻,为品牌研发提供了洞察用户生活节奏和真实饮用动机的重要切口。消费者不再满足于“好喝”或“解渴”,他们期待每一杯饮品都需与时间、场景和情绪精准匹配。清晨用温润白水或养生茶唤醒身体;午餐搭配饮品需平衡风味与陪衬;下午茶适合花香、茶感或功能型饮品;夜晚则是非酒精或低度饮品的情绪与社交舞台。饮料正成为“被时刻定义”的消费品。本话题将结合趋势数据与前沿案例,梳理全天饮品需求演进路径,解析用户心理与研发逻辑,为品牌提供更具“时间敏感性”的产品策略与创新灵感。

14:30
热度还在,增长变慢:椰子水下一个10亿营收靠什么?

椰子水,正处在红与险的十字路口。

椰子水在饮料行业的市场份额从2024年Q3的0.64%,逐步攀升至2025年Q2的1%。率先布局的IF品牌,凭“天然电解质”“运动补水”等健康标签突围,市占率一度突破55%,年营收超10亿元。风口之上,瑞幸、菲诺、椰树等超过50个品牌挤进赛道,盒马、山姆、七鲜等渠道纷纷将椰子水打入“9块9/L”区间,价格亲民背后却是消费者对“真原液、无添加”的质疑上热搜。“低价”成就了销量,却也在消耗品牌的专业感与消费者的安全感。椰子水的下一个增长曲线要靠什么画出来?

15:00
植物基2.0:从“替代品”走向“超级成分”

植物基饮品正迎来从1.0到2.0的升级。过去,植物蛋白饮料多被视为乳制品“替代品”,卖点偏低敏、低脂,属于“补偿型”产品。而如今,燕麦奶、杏仁奶等新型植物奶快速走红,为市场注入新变量。美国前三大植物蛋白品牌Califia Farms® 推出Califia Farms Complete,提供8克蛋白质、全套必需氨基酸,并用腰果、鹰嘴豆等原料进行创新。全球替代蛋白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14.1%,国内植物奶市场预计2025年超3000亿元。谁能率先定义“植物蛋白2.0”的核心价值,谁就能抓住下一个10亿增长机会。

 

(图片来源:Califia Farms)

 

15:30
在地风味的产品表达:现制茶饮的区域市场创新

随着“视觉统一”大单品效应减弱,现制茶饮研发逐渐转向“地域化风味”。茶百道在西南市场深挖“糯米+豆乳”组合,唤醒地方饮食记忆;古茗以“陈皮乌龙”“米汤茶底”在福建、广东形成差异化茶感;蜜雪冰城在河南推出花生、红枣、小米限定饮品,并结合“麦田配送”直达田野;贵州“去茶山”依托当地特色,每小时出杯400杯;喜茶“灵感之茶”系列也从川渝、江门、西双版纳到川藏高原提取地方灵感,推出川椒滇红、木姜子滇木瓜等特色饮品。本话题将围绕现制茶饮的“风味本地化”探索创新路径,重新审视地方味道价值,为品牌开拓区域市场、建立本地认同提供新思路。

16:00
【特殊互动】“姜黄”的味觉突围

姜黄,被称为“东方黄金”,在欧美和日本市场早已是骨关节保健、护肝解酒、全身抗炎的明星成分。自2010年北美把它从“咖喱色素”升级为“抗炎黄金”,全球掀起一波植物功能热潮。中国市场也不甘落后,Swisse、汤臣倍健、同仁堂等品牌纷纷入局,从胶囊、软糖、口服液到即饮固体饮料,玩法不断翻新。但口味苦涩仍让不少人止步。谁能调出“第一口就想再喝”的姜黄饮?中国消费者的味蕾正在等待被重新俘获。

17:30
结束
饮料研发创新
· 4月28日 (第二天)
Wow,想喝!
09:25
主席致辞
技术创新
09:30
从单一成分到“药食组合拳”,HPP如何赋能植饮研发的现代表达

维果清、如果等HPP冷榨果汁品牌年销售额已突破5亿元,盒马HPP红心苹果汁2024年销量同比激增400%,其新推出的HPP shot小瓶产品更是频频登上“断货榜”。HPP的爆火,也引发了一个更具想象力的命题:HPP的潜力,远不止于果蔬汁。品牌如何将这一突破性优势,赋能“功效+风味”并重的饮料表达?

10:00
“流水缓冻+封层冻结”:冰杯背后的下一代制冰技术

冰杯销量节节攀升,盒马、农夫山泉、罗森等品牌纷纷“跳进冰水里”,2025年6月咖啡冰杯销量更是同比暴涨60%。数据显示,2025年6月咖啡冰杯销量同比激增60%,冰杯与饮料的组合已成为主流消费场景。商业制冰采用流水缓冻与分层结冰技术:水被分层喷洒到结冰板上逐层冻结,同时经过压实处理,以提升冰块密度并延缓融化速度。冰杯的杯体和盖层均采用耐低温材料设计,能够在-18℃至-20℃环境下长期存储和运输而不破裂,盖层通常使用热收缩膜以确保密封性与安全性。技术创新的典型案例是韩国GS25于2021年推出的big ball ice cup:直径达7厘米、棒球大小的圆形冰块,实现了高密度成型和“化得慢”的效果,成为业内首个商业化大球冰杯产品。

本话题聚焦商业制冰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应用,解密便利店冰杯如何从单纯的“降温工具”,演变为兼具多元风味与趣味体验的饮品载体,为饮料行业开辟了新的消费场景。

10:30
气泡新“解”:从微纳米气泡到精准澄清,直击碳酸痛点

全球碳酸饮料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4937.5亿美元,从2024年的4656.5亿美元增长,复合年增长率为6.0%。无论是农夫山泉推出的冰茶碳酸饮料,还是大窑年销超30亿、百事扩产10万吨碳酸项目,都显示出碳酸饮料在饮品大战中始终占据重要位置。那么如何将多元复杂风味与气泡完美融合?如何在茶饮、果汁或乳基等复杂配方中稳定CO₂溶解,保持气泡持久性?

微纳米气泡技术(Micro-Nano Gas Bubbles, MNBs)、精准澄清、稳定剂与乳化剂优化等全链路研发手段,为碳酸茶饮料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能。如,CO₂ Sustain解决方案通过在灌装过程中生成微纳米气泡,使气泡更小、更均匀、释放可控,不仅延长保质期,也减少了消费者手中饮料的碳酸损失。本话题聚焦碳酸化技术在复杂饮料配方中的创新应用,解密微纳米气泡的研发价值,为饮料品牌在产品创新、功能化及差异化竞争中提供技术支撑。

11:00
【配方密码】OLIPOP如何用OLISmart 重构功能气泡饮天花板

功能气泡饮研发并非“加料就行”,关键在功能、口感与生产稳定性的平衡。OLIPOP提供了科研驱动的典范:团队复盘早期产品失利后,以肠道健康为核心,联合普渡大学与贝勒医学院微生物组中心,从原料选择到成分协同系统研究,打造专利核心配方OLISmart。9–12克益生元纤维与植物活性成分结构化组合,既喂饱肠道菌群,又带来舒缓调理体验。本话题聚焦专利配方到量产工艺,探索功能气泡饮落地的关键节点与未来趋势。


(图片来源:OLIPOP)

11:30
比高压更高效:PEF脉冲电场如何推动果汁灭菌“微秒”迭代?

HPP(高压冷杀菌)饮品在市场上的爆发式增长深受行业瞩目,然而,HPP单次操作时间长、能耗高,在大规模生产和供应链不稳定的情况下存在一定局限。相比之下,PEF(Pulsed Electric Field)通过对流动果汁施加短时高压脉冲,使微生物细胞膜瞬间破裂,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杀菌处理,并支持连续流生产,相较于HPP,处理速度更快、能耗更低,对果汁的色泽、香气和营养损失也更小。本话题将围绕PEF技术原理、应用实践及未来发展趋势,探讨其在果汁行业中的潜力与挑战。

12:00
午餐&巡展
品类创新
14:00
不再是“替代品”:无酒精0.0如何定义“乐趣饮料”

IWSR预测,到2028年,全球低/无酒精饮品销售额将增长40亿美元。三得利聚焦无酒精饮料创新,ALL-FREE系列通过多重植物萃取打造丰富口感,强化“日常适饮”定位。朝日啤酒的无酒精啤酒“朝日零”2024年销量突破60万箱,全年目标迅速提升至120万箱,产能翻倍应对市场需求。法式无酒精气泡酒De Soi以天然植物原料创造“微醺”体验。如今,无酒精饮品凭借植物萃取和天然发酵,开辟了介于茶饮、汽水和酒精饮品之外的“第四饮品场景”。


(图片来源:Suntory)

14:30
利润有机增长23.8%,皮爷咖啡如何用咖啡减法换利润加法?

在星巴克、瑞幸的价格与速度赛中,皮爷咖啡像赛道里不慌不忙的慢跑者。它没有打“9.9元”促销牌,也不堆满甜饮与花样新品,而是用限期21天咖啡豆现磨手冲,慢慢积累核心客群的信任。进入中国短短几年,依靠“少而精”的产品线、小批量手工烘焙,以及大马克杯和拉花的门店体验,2024年中国地区业绩实现两位数增长,调整后息税前利润有机增长23.8%。这不仅是品牌策略,更对行业现状提出疑问——在价格战与规模扩张之外,是否存在另一条增长曲线?

15:00
重新定义“喝水”:风味水如何“感官愉悦 + 科学补水”双轮驱动

KDP 旗下品牌 Stur 凭借“零糖+真果提取物”抢占“天然水增强剂”头部心智;而 Waterdrop 从风味创新出发,打造出 25 种风味块,成功将“喝水”从单一行为,升级为高频悦己仪式。

风味水如何在不牺牲健康基础之上,构建丰富的味觉体验?如何通过更灵活的载体形态推动饮水行为“碎片化+高频化”?

15:30
一口击中功能诉求:“Shot型功能饮”的爆品研发逻辑

近期,盒马推出的“姜黄生姜柠檬汁饮料”迅速引发社交媒体热议。该产品凭借100ml的小容量与高浓缩配方,一瓶售价高达8.9元,却仍获得超2000名月回头客,复购率荣登冷藏饮品复购榜首位,成为2025年夏季的爆款黑马。

以英国为例,MOJU品牌率先运用HPP技术打造功能果汁,2023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英镑,年增长率高达71%,占据当地功能饮料62%的市场份额,带动整个品类快速扩张。MOJU的成功展示了Shot型饮品在功能细分赛道的巨大潜力和消费者认可度。三得利2025年推出“GINGER SHOT+”,凭借100%浓缩果汁与优质生姜原料,瞄准强刺激及日常保健需求,拓宽了功能饮料的品类边界。成分科学配比、高浓缩剂量与小容量设计、先进生产工艺..."Shot型功能饮"背后的爆品研发逻辑是什么?

16:00
从墨西哥街头搬上全球货架:De La Calle的传承与现代化创新

De La Calle是首个将墨西哥传统发酵饮品Tepache以预包装形式引入美国的品牌,以低糖有机菠萝发酵饮品切入健康赛道。成立仅三年,品牌便进入Target、Whole Foods、Kroger等全美主流零售,并在2022年实现100%的高速增长。De La Calle不仅专注产品创新与健康属性,更强调文化价值传递——让消费者在品饮中体验墨西哥传统与生活方式,实现从“卖产品”到“传文化”的品牌跃迁。

16:30
从爆发到深耕,无糖茶研发下一站在哪儿

2025年3月,无糖茶市场增速明显放缓,进入增长瓶颈期,无糖茶正从高速增长转向技术与产品创新深耕。东方树叶时隔两年,推出“陈皮白茶”新品,精选优质白茶结合陈皮,打造口感清新、易入口的细分无糖茶品类。康师傅则以“鲜绿茶”切入无糖茶细分市场,运用低温鲜制工艺提升茶叶鲜活茶香。三得利则凭借多款乌龙茶产品线及新品枇杷花白茶,依托先发优势稳固市场地位。“果子熟了”则通过花香茶底与“不苦不涩有回甘”的口感,成为TOP5中唯一连续四季度增长的品牌。

本话题将聚焦无糖茶风味深耕与健康功能探索,解析如何突破“低糖无味”的配方难题,助力品牌在稳固格局中寻找下一波增长机会。

17:00
结束